2017-12-12 00:00:00 來源: 點擊:3101 喜歡:0
新一屆發審委已審核73家企業(包括二次上會企業)的IPO申請,通過率為60.27%
自今年10月份新一屆發審委成立以來,IPO審核呈現出越來越嚴的趨勢。截止到12月10日,新一屆發審委已審核73家企業(包括二次上會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44家獲得通過,24家被否,5家暫緩表決,通過率為60.27%。而今年前10個月IPO審核的通過率為80%
業界認為,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已成為監管重點,IPO通過率降低有可能成常態,從而夯實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
63人組成“大發審委”
9月30日,新一屆發審委名單出爐。由于這一屆發審委不再有主板和創業板之分,業界將其稱為“大發審委”。
今年7月7日,證監會修訂并發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主要涉及包括將主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合并、增加委員總數、減少委員任職期限等十個方面的內容。
根據證監會公告,第十七屆發審委委員共計63人。這一數量,比此前公示的時候少了3人,并且均為專職委員的候選人。
另外,在發審委委員遴選過程中,外部委員從最初的80名候選人,到最終僅有22人正式獲聘,淘汰率高達七成,凸顯了證監會嚴把發審委委員選聘關的態度。
新一屆的發審委委員陣容方面,也可以稱為“頂配”:專職委員大幅增加,達到42人,且多數來自監管層;兼職委員21人。業界認為,專職委員數量的大幅增加,體現了監管部門對IPO審核從嚴的態度。
同時,“大發審委”委員人數增多,行業專業性加強。業界認為,這對于發審委更有效把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優秀企業上市提供空間
“通過近兩個月的情況來看,審核是越來越嚴了。”上述來自上海的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事實也是如此。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止到11月30日,IPO審核的通過率不到六成。期間,還出現了“上6否5”,甚至是“全軍覆沒”的情況。
這也正是監管層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嚴防“病從口入”的重要體現。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日前在新一屆發審委就職儀式的講話中表示,必須嚴把質量關。要堅決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理念,嚴格專業履職、依法審核,防止問題企業帶病申報、蒙混過關。
中央紀委駐證監會紀檢組組長王會民則提出,發審委委員要根據證券法和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依法審核股票發行,依靠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操守作出獨立判斷。對于不合規企業,要勇于投否決票。
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也表示,將嚴格審核并督促發行人做好信息披露,實現IPO企業現場檢查常態化,防止“病從口入”。
其實,自創業板和主板IPO發審委合并以來,市場就已經嗅到了“大發審委”監管趨嚴的味道。
“發審委委員在審核過程中愈發嚴格,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沒想到會這么嚴。”一位來自中部地區的保薦代表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究其原因,是目前實行項目追責終身制,一旦過會項目出現問題,那么,包括發審委委員、相關中介結構等都會被追究責任。
申萬宏源認為,新一屆發審委“嚴”之有道、意在長遠,將對市場參與各方起到警示鞭策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主動壓制IPO市場,而是為未來IPO市場更健康發展護航。
在IPO審核愈發嚴格的同時,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也大幅增加。來自證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12月10日,今年以來終止審查的企業已經達到了104家,其中,11月份12家,12月份5家。
一位投行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審核日趨嚴格的情況下,有些企業可能因此萌生退意,選擇撤回申請材料。業界預計,未來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將會逐步增加。對擬上市企業而言,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要倉促上會。
宣昌能日前介紹,結合發審委換屆履職,證監會延續和加強了從嚴監管要求,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通過終止和否決一批不符合發行條件的企業,我們凈化了市場環境,震懾了違法違規行為,為符合發行條件、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優秀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了更多市場配置空間。”宣昌能表示。
盛勢資本董事長魏其芳表示,審核從嚴會倒逼投行挑選優質IPO標的,盡職調查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未來應更多關注市場空間大的新經濟領域企業,同時在財務合規、合法經營等方面有潛質的企業。
發審會直擊七大重點問題
“雖然審核越來越嚴格,但如果僅以某一天或者某幾次的審核情況來下結論,可能還為時過早,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上述來自上海的投行人士表示。
不過,通過對IPO申請被否公司進行梳理,還是可以找到發審委關注的一些重點。券商人士普遍認為,擬IPO企業整個報告期內的內控完善、規范及有效性,是本屆發審委委員重點考慮的問題,以往凈利潤高、過會率就高的規律將被逐漸打破。
投行人士總結的以往IPO審核規律是,凈利潤3000萬元以下,過會率很低;5000萬元以上的,只要沒有什么嚴重問題,基本會放行;高于1億元的,過會率很高。
綜觀新一屆發審委關注的問題,總結起來,可以概括為七個方面,分別是財務問題、關聯交易、同業競爭、募集資金運用、持續盈利能力、規范運作問題、是否遵循現有法律法規。對此,業界認為,從本質上看,可能體現的是委員對技術問題、業務問題、披露問題等的深層次關注。
比如,11月29日被否的3家公司,重慶廣電被問及資產完整性、缺乏業務資質、同業競爭、財務指標異常、資產折舊;博拉網絡被問及的問題包括股份代持、業務模式、凈資產收益率、同業競爭、員工薪酬;北京全時天地則被問及業務依賴、收入確認、財務指標異常、經營資質等。
在財務方面,毛利率異常、主要資產構成存在重大瑕疵、操縱收入等都有被關注。以毛利率問題為例,如果擬IPO企業毛利率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存在明顯異常情況,被否的可能性就大幅增加。而在“大發審委”否決的22家企業(截至11月29日)中,有15家企業被發審委問及毛利率相關問題,占比為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