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 00:00:00 來源: 點擊:4081 喜歡:0
2017年已經過去了,這一年對于私募行業來說,還是有很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比如管理私募基金規模突破了10萬億元大關,并正在向11萬億元邁進。另外,資管新規的出臺,其實對于私募行業的影響也非常大。
展望2018年,私募行業還有可能迎來哪些巨變?資管新規未來對于私募的影響又會在哪?
價值投資才有長期回報
說到私募行業,普通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可能更熟悉的還是證券類私募。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已登記的機構類型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8294家,管理正在運作的基金31557只,管理基金規模2.28萬億元。
不過據統計,新成立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數量卻在逐年大幅遞減。具體來看,2014年新成立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數量為1621家、2015年成立了2976家、2016年成立了1074家,但是到了2017年前11個月,僅比2016年12月底的數據增長513家,增速大幅下降。
“這里面既有監管加嚴、門檻提高的原因,也有市場方面的原因。此外,私募證券基金行業兩極分化極為嚴重,市場資金偏好老牌、業績穩健的大私募,規模最大的私募一度超過了800億元人民幣。”李春瑜說道。
確實,從2017年以來私募的發行情況能看到,一些以價值投資為主的私募,產品發行一只接著一只,而業績起伏大、以博短期收益為主的私募反而日子不好過,甚至成了市場“收割”的對象。這些其實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證券私募行業的生態正在悄悄發生一些變化。
在星石投資首席執行官楊玲看來,“在二級市場風格明顯轉向價值的背景下,遵循價值投資的私募公司有望取得長期業績回報,而一些單純依靠炒概念、炒故事博取短期收益的私募公司,則可能無法取得長期穩定可持續的業績,這部分公司便會逐漸被市場所淘汰。”
“另一方面,外資也在不斷進入中國市場。投資風格的轉變與外資私募的進入相當于對私募行業的一次供給側沖擊,是市場出清和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過程,最終帶來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因此,未來的私募行業可能呈現這樣的格局:內資外資并存,內資為主;大規模小規模并存,大規模為主;價值理念其他理念并存,價值理念為主。實際上,這正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私募市場的行業格局情況。”楊玲繼續說道。
有望促資金增配權益類產品
除了投資風格等因素帶來的私募生態變化,記者還注意到,資管新規的出臺也讓眾多私募機構人士預感到大變革的到來。
北京和聚投資首席策略師黃弢認為,“資管新規對權益類投資生態應該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從幾個層面來看,比如具體到行業上,對于偏主動管理、凈值型管理的機構來說是利好,新規會把原來偏固定收益類的一端擠壓出比較多的資金,原來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層層嵌套、各種套利,使得無風險收益被抬高,但很多時候,其實是不足以支持這么高無風險利率,因此資管新規的出臺,拉長來看,對利率的回歸是好事情。”
“此外,對于大類資產配置方向,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當原來有這么高的無風險收益率可配置,那么對于其他的偏權益類的意愿就會打很大折扣,但現在這方面受到抑制,銀行端理財的供給會受到影響,原來去買理財的客戶可能就會考慮別的去向,而銀行或大的資金方,原來可能投非標就可以了,現在也沒有了,那么可能會考慮偏凈值型、主動管理類產品做配置,這對于純做權益、主動管理的機構,會是一個機會,會增加一些資金的來源。”黃弢進一步說道。
楊玲還表示,“變革將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資產管理行業進一步回歸本源,私募行業中,專業的私募機構必將受益。資管新規在打破剛性兌付、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強化資本和準備金計提要求、凈值化管理等等措施有力,是在督促行業回歸‘投資本源’,也是嚴監管思路的延續,實質上相當于金融行業的供給側出清:去表外產能、去通道泡沫、去機構數量、去套利紅利。”
“第二,行業公平競爭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剛性兌付與背書在資管行業過去一直存在。一般而言,無風險收益率等同于國債收益率(不存在違約風險),但在我國,信用債和相當比例的資管產品(投資信用債較多)多為剛性兌付,它們的收益率進而等同于無風險收益率,相當于變相提高了無風險收益率水平。剛兌與背書扭曲了定價機制,使得風險收益比處于不均衡的狀態。”
“此次新規明確要求資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打破剛性兌付,意味著重新確立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明確風險與收益的界限,意味著所有的資管品種都處在‘不允許剛兌’的同一起跑線上,從而促進資管行業走向標準化公平化競爭。”楊玲進一步說道。